超聲科舉辦“第九屆盆底超聲規范化應用及新進展”學習班

議盆底超聲新規范、婦科超聲新進展

發布人:黨委宣傳科 發布日期:2021-12-24

為更好地關注女性盆底健康,更新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的防治理念,規范盆底超聲的臨床應用,為廣大醫務工作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12月4日至5日,國家級“第九屆盆底超聲規范化應用及新進展”學習班在我院召開。本屆大會由國際婦產科超聲醫學會(ISUOG)中國分會、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及廣東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聯合主辦,我院超聲科承辦。

?

備受關注,會議線上點擊量為近期同領域最高

為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嚴格控制線下參會學員數量。然而學員們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數據顯示,本次學習班“線上”觀看點擊量達5.47萬次,是近期婦產超聲會議中點擊量最高的學術會議。來自全國各地超聲科、婦產科、泌尿科、肛腸科等相關領域的同僚們均被吸引參會。

12月4日上午8點,學習班在熱烈的氣氛中正式拉開序幕,大會執行主席、我院超聲科副主任、婦產超聲診斷專科主任張新玲主持開幕式并致歡迎詞。院長戎利民在致開幕辭,他對本次大會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學員們能夠抓住機會充分交流學習。仍在海外的大會主席、我院超聲科主任鄭榮琴教授也通過遠程會議視頻的方式送上寄語。

?

大咖云集,呈現盆底超聲最新研究治療進展與應用

大會以“盆底超聲規范化應用及新進展”為題,圍繞“全盆腔”概念,就婦產科超聲等前沿及熱點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

被譽為“國際盆底超聲先驅”的悉尼大學HP. Dietz教授在線直播授課,從盆底肌結構層面分別講授《分娩造成的盆腔肌肉損傷》《盆腔超聲在植入材料中的應用》等內容。

大會還邀請了眾多國內盆底及婦產領域的權威專家。ISOU國際婦產超聲學會中國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婦產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超聲分會副會長田家瑋教授分別從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盆底超聲引入中國的發展及未來趨勢等多角度介紹了本次大會的目的和意義。

國際婦產超聲學會(ISOUG)中國分會執行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吳青青主任醫師從國際婦產腫瘤診斷標準的角度,講授了《卵巢腫瘤的超聲檢查及鑒別診斷》;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羅紅主任醫師從利用超聲造影技術的角度切入,探討了在卵巢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廣東省醫師協會婦產科電生理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劉娟教授從前盆腔缺陷引發問題角度,就術前診斷的重要性、診斷方法、存在問題進行了探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紅寧教授根據指南,系統介紹了e-cervix成像技術在宮頸評估中臨床應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超聲心電科李安華教授又從肛腸角度,介紹了經直腸3D超聲對直腸癌T分期的診斷價值;我院張新玲主任醫師就盆底超聲在慢性盆腔疼痛這一婦科領域備受關注的問題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講解;我院超聲科黃澤萍副主任醫師、毛永江副主任醫師、曲恩澤主治醫師、徐凈主治醫師分別從當今盆底超聲的熱點進行分析。大咖們深入淺出地講授了女性盆腔疾病及規范化的超聲檢查和診斷方法,攜手為盆底超聲的推廣及應用助力,努力造福于千萬的女性患者。

此次大會還進行了“盆底超聲檢查規范操作”同步現場病例演示,使與會人員跨越語言障礙,可更加直觀地了解盆底疾病及盆底超聲檢查的相關知識。參會代表紛紛對授課方式稱贊有加。

除了精彩的臨床經驗分享以外,大會還特意邀請了《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編輯部主任、河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王朝宏編審,他從編輯的視角向參會代表分享了“論文寫作的點滴建議”。

?

患者至上,呼吁女性朋友產后及時預防盆底問題

張新玲、黃澤萍結合臨床操作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并對大會進行總結發言。她們呼吁,產后一年是盆底功能恢復的黃金時期,女性朋友應在產后6至8周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盆底三維/四維超聲檢查,以明確盆底結構是否有改變,發現有無盆底肌肉損傷、盆腔器官脫垂等,并通過腹直肌彩超檢查,明確腹直肌分離情況。以根據情況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幫助盆底肌、腹直肌盡快恢復,避免后期出現更為尷尬和嚴重的問題。她們同時呼吁與會專家們攜手改變以“治療”為主的現狀,更加重視“預防”,提高產后康復的療效,為廣大女性健康保駕護航。

參會代表們紛紛表示此次學習機會實屬難得,學習內容精彩紛呈,干貨滿滿,感謝大會為臨床超聲醫生們搭建交流平臺,增進了同行間的技術經驗交流,也進一步推廣了盆底超聲的規范應用。

大會執行主席、我院超聲科副主任、婦產超聲診斷專科主任張新玲主持開幕式

“國際盆底超聲先驅”、悉尼大學HP. Dietz教授在線直播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