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師生員工深入學習中山大學2023年春季工作會議精神
4月8日至9日,中山大學2023年春季工作會議在珠海校區召開。本次大會主題聚焦“研究生培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作了題為“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全面提升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大會報告,他回顧了過去幾年中山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和成績,探討了新時期培養引領未來的復合型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思路和舉措,為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穩步扎實推進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工作路徑。
陳春聲書記提出四點要求: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責任,堅持不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二,全面、系統、整體落實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推動學術治理體系建設。第三,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推進卓越研究生培養。在研究生培養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推進分類培養,提升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增強專業型研究生培養能力,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第四,認真學習傳達貫徹落實本次春季工作會議精神。有關職能部門要圍繞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工作舉措,各學部要結合本次會議精神開展集中學習和深入研討,及時向學校報告貫徹落實的具體舉措。
會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和各教研室認真學習中山大學春季工作會議精神。4月10日,吳京洪書記在黨委會帶領黨政班子成員專題學習領會了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4月18日,黨委副書記、院長戎利民在全院中層干部會上專題傳達春季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有關重點工作任務。兩次會議要求全院職工要深刻認識春季工作會議對研究生培養及醫院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加強學科建設、導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切實做到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抓好研究生培養工作,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春季工作會議精神在醫院師生員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各教研室、教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紛紛表示,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行動,為國家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任杰(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尤其是作為中山大學的附屬醫院,我們承擔著醫學類研究生培養的重任,深感責任重大。醫院將進一步完善實施“導師成長計劃”,讓師德高尚、業務扎實的臨床醫務工作者成長為合格導師,讓他們幫助更多的青年學生樹立‘大志向’,厚植‘大情懷’,肩負起屬于中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做創造‘大未來’的時代新人。
?
彭暉(大內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我和團隊認真學習了高松校長《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全面提升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報告,獲益良多。作為內科教研室和大內科負責人,我將以高校長的報告為引領,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持以培養復合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工作目標,同時更加關心研究生成長,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健康而意志堅定地在臨床、科研中完善知識體系,拓展眼界和思路;此外,內科將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定期開展科研宣講會、生活座談會,結合科研系統培訓,為人民、為中山大學培養出具有良好創新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內科復合型人才。
?
鄧美海(大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高松校長此次大會報告圍繞研究生教育,明確全面提升高層次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方法路徑,指明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目標,內容振奮人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悟大會精神,緊跟學校和醫院人才培養步伐。要以臨床問題為驅動,科學分類、高效引導研究生開展創新性、前瞻性研究。重點關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注重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為扎實培養有擔當、有才能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做不懈努力。
?
許成芳(婦產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高松校長的報告讓我們深受鼓舞和啟發。婦產科教研室將緊緊圍繞大會精神,遵循“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原則,培養厚基礎、強實踐,具有完善知識結構、廣闊交叉學科視野的卓越醫學人才;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正確引導,言傳身教,立德樹人,學生與老師共同成長,互相激勵;建立多學科交叉的教學科研創新團隊,強化新技術,新思路,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人才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
陳壯桂(兒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高松校長的講話多次提到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內容聚焦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的目標與舉措,為醫科學生的培養指明了方向。作為兒科教研室負責人和一名研究生導師,要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堅持以臨床、以疾病為導向,加強研究生課程教學體系建設,為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培養合格的醫生,同時幫助學生掌握醫學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松校長的講話為“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國策提供了貫徹落實的中大方案。
?
陶炯(精神(心理)科主任、碩士生導師):高松校長的報告強調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自主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對醫學生來講,構建多元交叉的課程體系,把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尤其重要。春聲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關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質也應作為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
?
林炳亮(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學習了高松校長的報告和春聲書記的講話要求,作為感染病科主任及一名博士生導師,深受鼓舞,也倍感責任重大。感染科及感染科教研室將充分利用科室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不斷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充分引導學生堅持“健康至上,生命至上”,著力培養引領未來的復合型、高層次感染性疾病防控和救治創新人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不斷提高學生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與此同時,著重提升研究生導師的責任擔當,營造導師與研究生亦師亦友、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為協同推進學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
黎尚榮(教學部主任、臨床技能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醫科的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我校醫學人才培養的最重要環節,是做強我校醫科的核心手段。高松校長提出“堅持臨床導向”與“疾病導向”,為大學醫科研究生培養指明了方向。
我國已全面建立“5+3”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臨床醫學的院校教育與畢業后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目標是培養合格臨床醫師。而研究生培養中的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是培養高層次、卓越醫師的根本途徑。
“讓專業學位更專業,讓研究生更具創新力”是臨床專碩目標達成的路徑,我們應據此優化培養目標,創新教育與培訓的方法及手段,強化臨床實踐訓練,強化臨床問題導向的方法研究與探索。作為導師,更要與時俱進,持續改進帶教思路與方法,在醫科研究生培養階段達成“卓越醫師”的培養目標。
?
劉先治(2019級內科學(消化系病)專業、直博生):高松校長和各學院老師代表的報告激動人心,給予我頗多感悟。會議聚焦研究生培養,體現了中山大學對學生教育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視。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人才強國戰略,強調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性地位。作為醫學研究生和醫療工作者,應該始終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肩負起救死扶傷的使命,同時應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篤行”的精神積極投身醫學探索研究,努力成為新時代創新型醫學人才。
?
陳書睿(臨床醫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專業、碩士生):這次會議中高松校長的報告讓我再次意識到,作為一名醫學研究生,在扎實臨床技能的同時,還應該著重訓練創新思維。正如中大校訓的內涵所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時刻保持思考,時刻不忘志向,這樣才能成長為一名“醫教研”兼優的合格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