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特色丨中山三院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 ? ? ?2月15日,在中國工程院高天明院士、吳玉章院士等專家學者和中山三院院長戎利民,黨委書記吳京洪,副院長陳燕銘、楊欽泰、邱偉,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主任靳津的共同見證下,中山三院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這標志著中山三院在神經免疫領域的研究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將為推動相關學科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揭牌儀式后,由中山三院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免疫前沿交叉科學論壇順利召開。
與會人員合影
?
中心揭牌,正式啟航
? ? ? ?院長戎利民在致辭中回顧了醫院建院以來的發展歷程,從學科建設、醫療服務、教學科研等維度闡述了醫院的特色優勢與發展規劃。他提到,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對推動免疫細胞生物學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醫院將持續加大支持力度,為前沿學科創新發展搭建優質平臺。

院長戎利民致辭
?
? ? ? ?黨委書記吳京洪在致辭中向與會專家學者表示誠摯歡迎,并重點介紹了醫院近年來在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機制改革等方面的重要舉措。
黨委書記吳京洪致辭
?
? ? ? ?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主任靳津在致辭中對醫院長期以來在學科建設、科研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在神經免疫領域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本次高水平學術會議的舉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主任靳津致辭
?
? ? ? ?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共同為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儀式
?
學術論壇,大咖云集
? ? ? ?揭牌儀式后,由中山三院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免疫前沿交叉科學論壇正式召開。本次論壇匯聚了多位國內外免疫學及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現場氣氛熱烈。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天明系統介紹了其團隊在神經免疫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團隊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來源的ATP減少與抑郁相關;同時揭示了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39可通過降解ATP促進抑郁,并確定了相關神經環路,篩選了效果顯著的促ATP釋放化合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天明
?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玉章論述了人體免疫力自穩的本質、胸腺功能衰退與耗竭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此外還介紹了免疫力重建的發展與挑戰,免疫力的解碼、評估與操控及其產業化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玉章
?
? ? ? ?清華大學祁海教授分享了其團隊在鼻息肉免疫機制研究中的最新突破。研究發現,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組織中獨特的CD8+ T細胞群通過分泌GZMK裂解補體成分,從而激活補體級聯反應促進疾病反應。

清華大學祁海教授
?
? ? ? ?浙江大學張龍教授介紹了丙氨酰tRNA合成酶作為乳酸化修飾核心催化酶的新突破,敘述了蛋白質乳酸化修飾在天然抗病毒免疫和癌癥發生中的關鍵作用及機制。

浙江大學張龍教授
?
? ? ? ?中國農業大學于政權教授分享了受飲食調節的Lepr+ 腸道間充質干細胞在腸道穩態穩態維持和損傷修復的關鍵作用,同時介紹了氧化應激引起的應激顆粒通過引起DNA損傷和能量耗竭導致腸炎的機制。

中國農業大學于政權教授
?
? ? ? ?上海交通大學李斌教授介紹了組織特異性Treg的時空特征及聯合單細胞水平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高質量臨床試驗的進展,論述了Treg擾動在免疫穩態調節中的必要性。

上海交通大學李斌教授
?
? ? ? ?浙江大學黃俊教授介紹了由于RNA-DNA雜合鏈異?;罨Wo翻轉復制叉導致BRCA1/2突變型癌細胞PARP抑制劑耐藥的基本機制以及特異解開翻轉復制叉關鍵分子的發現。

浙江大學黃俊教授
?
? ? ? ?上海交通大學袁逖飛教授通過總結最新研究進展,介紹了腦功能調控在基礎科學、臨床治療和健康促進特別是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升大腦功能、改善整體身體健康方面的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袁逖飛教授
?
? ? ? ?四川大學胡洪波教授介紹了胸腺退化的特征以及胸腺再生、修復與異位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享了衰老相關組蛋白乙?;揎棇SC分化功能調控的新工作進展。

四川大學胡洪波教授
?
? ? ? ?第三軍醫大學葉麗林教授介紹了CD8+ T細胞耗竭在慢性炎癥和癌癥中的不同表現,論述了耗竭前體T細胞(TPEX)和引流淋巴結內的腫瘤特異性記憶T細胞(TTSM)及其在慢性炎癥與癌癥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軍醫大學葉麗林教授
?
? ? ?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肖意傳教授圍繞腫瘤浸潤中性粒細胞的性別二態性,介紹了關鍵腸道菌株在衰老樣中性粒細胞的發生和膀胱癌預后之間的關聯及相關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肖意傳教授
?
? ? ? ?上海交通大學鄒強教授介紹了乳酸通過CTLA-4調節Foxp3依賴性RNA剪接以維持腫瘤浸潤性調節性T細胞(Treg)功能的機制及其對于自身免疫疾病及腫瘤免疫治療的重要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鄒強教授
?
? ? ? ?本次活動充分展現了中山三院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的多學科交叉優勢。作為主辦單位,中山三院有效搭建了高端學術交流平臺,促進了基礎研究、臨床診療與轉化醫學的深度融合?;顒拥捻樌匍_不僅提升了中山三院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的學術影響力,更為推動神經免疫學科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標志著中山三院在該領域的研究邁上新臺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