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學雷鋒標兵丨卞華偉:以醫者仁心,筑就群眾健康路

發布人:黨委宣傳科 發布日期:2025-03-05

? ? ?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5年“3·5”學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命名了第十一批廣東省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山三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拓展辦公室主任卞華偉獲評“廣東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個人”

? ? ? ?今天是“3·5”學雷鋒紀念日,讓我們走近這位崗位學雷鋒標兵的“初心”與“始終”,一起感受卞華偉的山海情。

?

image-20250306170533-1

卞華偉

? ?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拓展辦公室主任。

? ? ? ?作為醫療援助的積極推動者,他組建團隊深入幫扶,成功為邊疆群眾打造了“帶不走的醫療隊” ,連續4年榮獲醫院年度社會服務貢獻表彰;作為國家巡回醫療專家,卞華偉深入偏遠邊疆,為同胞送醫贈藥,深受當地政府與民眾認可,屢獲優秀國家醫療隊領隊、隊長等稱號;15載自費資助云南山區學齡兒童營養改善,善舉榮獲廣東省2023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殊榮。

?

山區孩子心底的“卞叔叔”:自掏腰包15年,讓孩子們吃上營養餐

? ? ? ?2009年,受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委托,卞華偉作為營養專家赴云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山區進行嬰幼兒、兒童膳食調查及營養評價。他揪心地發現,因高寒山區農業種植艱難,當地孩童們的飲食近乎一日三餐頓頓土豆。“不見肉星,營養能跟得上嗎?”心酸不已的卞華偉,當即花1000多元買了一頭豬送到學校宰殺烹飪,師生們久違地開了一次“大葷”。

? ? ? ?卞華偉決心要干點實事。次年,在走遍了玉龍縣各個村鎮小學后,他計劃先從一所學校試點開展“學齡兒童營養改善”項目,隨后再逐漸擴大范圍。2010年,太安鄉汝南完小成為第一個受資助的學校。那時,寄宿在校的汝南完小學生只有周二、四中午能吃上兩三片鮮肉類食物。

? ? ? ?2011年2月,卞華偉與納西族自治縣教育局正式簽訂了一份“私人”幫扶協議:卞華偉出資供給學校購買10個月的鮮肉,讓學校食堂能在每周一、三、五中午讓學生每餐吃到不少于3兩的鮮肉。“加上原本周二、四的肉類供給,也算是能天天吃上肉了。”滿心期待的卞華偉,還親自聯系了豬肉攤檔主、買好了大冰柜。

? ? ? ?不料,協議才實施了三個月,就出現了“問題”:周二周四的肉“不見了”!真相往往令人心酸:這群懂事的孩子為了給家里省錢或省下可以置換食堂飯菜的臘肉及柴火,便舍不得享受這種天天有肉吃的“待遇”……

image-20250306170556-2

卞華偉與當地教育局簽訂協議

?

? ? ? ?轉機很快到來——國家宣布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玉龍縣內學生每天可獲得3元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午餐補助(2021年秋季學期起已提高至5元標準)。這場“及時雨”讓卞華偉開啟了2.0版“私人”幫扶:資助金額改為每生每天2-3元,讓學生們不再付費吃飯,同時根據卞華偉的專業意見編排營養食譜。

? ? ? ?營養改善到底有沒有效果,數據是檢驗的金標準!實施項目僅一年,以汝南完小體檢數據為例,學生發育遲緩率由28.1%降至14.4%,輕度貧血發生率由63.3%降為51.1%,消瘦的學生由11人減少至0人。此后幾年,受資助的學生基本再未發現營養不良。原來瘦瘦小小、羞澀怕生的孩子,現在肉眼可見個子高了,小臉圓潤了,甚至還會主動上前搭話。“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有個精氣神,這才是生存下去或者改變人生的基礎。”卞華偉說。

image-20250306170608-3

卞華偉與當地孩子們一起

?

? ? ? ?因為感受到卞華偉的善意,身邊跟隨而來資助的親朋好友也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有十幾個人。隊伍力量增加后,他們開始關心孩子們的其他需求:為多所小學捐贈了共416平米的蔬菜大棚,讓孩子們吃到更多綠色蔬菜的同時,還擁有了能動手的“勞動課堂”;專門為女孩子購買內褲,每人10條,保證他們在校的五天中可以有干凈的內褲更換,以解決因缺水而無法及時洗澡的問題……一年兩次的定期相見就這樣成為了卞叔叔與孩子們默契的約定。

image-20250306170621-4

卞華偉為孩子們購買沖鋒衣御寒

?

? ? ? ?截至2024年底,卞華偉的愛心援助項目受助學生超過5500人次,金額近450萬元。一位已成為醫生的受資助女學生在2023年“廣東好人”頒獎現場深情回憶道:“穿上卞叔叔買來的沖鋒衣,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

醫療隊眼中的“卞領隊”:讓優質醫療資源在邊遠地區落地生根

? ? ? ?作為醫院拓展辦公室負責人,卞華偉全權負責醫院對口支援和專科聯盟等管理工作。每確定一個幫扶地,卞華偉總是想方設法深入了解當地多發病和常見病等疾病信息,甚至成為了受援助地衛健局、基層醫療機構、醫保局和疾控中心的常客。

? ? ? ?掌握“基本數據”后,卞華偉剩余的工作時間便幾乎安排在了鄉鎮義診中,甚至幾次深入到了游牧民族所在地,只為獲得更扎實的“一手數據”。“醫療資源短缺,更要系統梳理當地高發疾病譜和亟待解決的醫療難題,才能更好解決當地的醫療痛點。”卞華偉說。

image-20250306170636-5

2024年3月,卞華偉帶領中山三院第六批援藏醫療隊赴西藏察雅縣開展新一輪的對口幫扶工作

?

? ? ? ?察雅縣人民醫院兒科的建科與蓬勃發展,正是卞華偉與一批批援助隊員傾注心血、辛勤耕耘結出的幫扶碩果。此前,由于缺乏相關學科人員和醫療設備,兒科患者只能在內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療,如碰到危重患兒,只得轉至昌都市人民醫院治療,僅坐車就需花上三四個小時,如是察雅縣下轄鄉鎮地區,患兒及家屬在醫院間的來回輾轉甚至要花上幾天時間。此外,當地產前保健意識薄弱,絕大多數孕婦生育前未做過規范的產前檢查,大大增加了圍分娩期評估胎兒宮內狀態與預測新生兒狀況的難度。兒科的建立迫在眉睫!

? ? ? ?錨定目標,卞華偉開始著手婦產科、兒科及超聲科等專家的接續外派安排。2020年,中山三院首次在“組團式援藏”隊伍中派出兩位專家聯合幫扶。此后的三年中,外派專家們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培養模式,攜手當地醫護成功救治出生體重1.57kg“巴掌寶寶”新生兒,還完成了首例新生兒部分換血治療等急危重癥患兒的診治。2023年,察雅縣人民醫院兒科正式成立,獨立的兒科病區正式投入使用。開科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當地兒科人便已成功救治急危重癥患兒20例,真正近距離解決了藏區兒童“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都是系統考慮才決定的派駐哪些專家,因為幫扶是個連貫的過程,這樣才能精準持久‘造血’!”卞華偉說。

image-20250306170651-6

在中山三院援藏醫療隊的援助下,2023年3月,察雅縣人民醫院兒科正式成立

?

? ? ? ?作為幫扶隊的“大家長”,卞華偉還總是事無巨細協助安排后勤保障。小到醫療隊帶藥清單,細到快遞進藏費用、當地買菜攻略,全到蠟燭、應急燈等的購入,他都一一詳細記錄。一些邊遠高寒地區,卞華偉會直至隊員適應后才安心返回。“拓展辦公室作為醫院和隊員們的‘橋梁’,把工作做細,大家才能安心服務藏區群眾。”

? ? ? ?2019年至今,卞華偉已連續6年將6批共40名專家送至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察雅縣人民醫院;將5批共39名專家送至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入藏進疆高達30余次。僅2023-2024年,就召開對口支援座談會50余次,柔性幫扶指導工作合計536人次。在他和隊員的共同努力下,當地“首例”不斷涌現,受援醫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教學等水平得到提高。在西藏察雅,“中病不出縣”成為現實,近幾年患者上轉率均小于5%,真正為當地留下了“帶不走的醫療隊”,多名隊員也榮獲市縣優秀援疆援藏先進個人。

?

群眾口中的“卞醫生”:深入邊疆鄉鎮,用腳步丈量醫者初心

? ? ? ?自2020年起,卞華偉開始擔任國家醫療隊巡回隊長和領隊。五年間,他帶領隊員們深入新疆、西藏20多個縣鄉鎮,所到之處大多偏遠,來回就得五六個小時,部分海拔甚至超過了4000米。盡管身體遭受了遠超過想象的挑戰,但這卻不是送醫送藥路上最大的阻礙,當地民眾健康素養的缺失更讓卞華偉感到棘手。

image-20250306170710-7

2024年8月,卞華偉再次帶領中山三院國家醫療隊抵達西藏

?

? ? ? ?由于語言障礙和信仰差異,卞華偉意識到傳統健康宣教方式在西藏察雅可能難以奏效。如何讓當地民眾意識到身體不適可能是疾病的信號,并主動尋求醫療幫助?如果都不來醫院,又怎能及時發現他們的健康問題?正為此困擾時,察雅縣一項免費健康體檢政策讓他豁然開朗。“既然他們不來,我們就主動上門!一定要把黨和國家的關懷送到邊疆群眾中去!”

image-20250306170725-8

卞華偉為察雅縣人民醫院全院醫護人員作培訓

?

? ? ? ?在得到縣醫院的支持后,卞華偉立即行動起來。他組織醫療隊,配上移動胸透車、B超機和檢驗設備,驅車深入各個鄉鎮。起初,村民們都不愿意接受,但在基層衛生室工作人員的耐心溝通和引導下,漸漸有村民主動走進體檢點。“‘敲門體檢’不僅能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幫助群眾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也方便當地醫生進行群眾健康檔案的維護。”卞華偉解釋道,“只有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他們才會知道什么情況是生病,最后主動來找醫生看病!”主動出擊的效果在一位藏民身上得到了驗證。這位從未“下過山”的大叔在得知國家巡回醫療隊再次來援助之時,又一次出現在了卞華偉的面前。

? ? ? ?“醫德至上,博積精勤”這是卞華偉所在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院訓,也是他30多年來做人做事的準則。他用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用奉獻書寫了新時代醫療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雷鋒精神永遠不過時

雷鋒沒有走遠

雷鋒就在身邊

向身邊助人為樂的“雷鋒”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