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patology | 中山三院吳斌教授團隊發現長期酒精攝入促進乙肝相關性肝癌的關鍵代謝機制
? ? ? ?近日,國際肝病學頂級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中科院一區,IF=33)在線發表了中山三院消化內科/酒精性肝病中心吳斌教授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被選為封面文章,并配發編輯的亮點評述。該研究首次從代謝機制層面闡明長期酒精攝入如何顯著增強乙肝病毒(HBV)相關肝細胞癌(HCC)的發生與發展。

?
? ? ? ? 我國作為乙肝大國,飲酒人群日益增多,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更易發展為肝癌,且預后較差,然而,長期酒精攝入如何加劇乙肝相關性肝癌的發生發展并不清楚。吳斌教授團隊長期聚焦肝硬化與肝癌機制研究,在此前臨床觀察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HBx-Tg小鼠模型模擬人HBV相關肝癌,發現長期酒精攝入顯著促進腫瘤發生。
? ? ? ? 具體的機制研究上,脂質組學分析發現長期酒精攝入的HBx-Tg小鼠肝癌組織中BMP明顯升高,慢性酒精刺激可通過上調LPLA2在體外促進乙肝相關肝癌細胞系BMP脂質合成代謝。進一步,通過轉錄組學分析發現內質網應激在LPLA2介導BMP代謝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內質網應激可通過上調ATF4的表達,ATF4通過結合在LPLA2啟動子區域促進其轉錄活性。
? ? ? ?同時,轉錄組分析也發現長期酒精攝入的HBx-Tg小鼠肝癌組織中MAPK通路顯著被激活,進一步研究發現LPLA2/CLN5介導的BMP脂質合成代謝,可通過激活MAPK/ERK通路促進肝癌細胞增殖和腫瘤發展。
? ? ? ?該團隊進一步在臨床樣本中驗證發現,肝癌患者(尤其是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癌)組織及血清中LPLA2蛋白表達明顯升高,且肝癌組織中BMP含量也比癌旁組織的BMP明顯高,高水平LPLA2的肝癌患者長期預后更差。
? ? ? ?該研究不僅揭示了酒精與HBV在肝癌發生中的協同作用及分子基礎,還創新性提出ATF4/LPLA2/BMP軸可作為潛在治療靶點,LPLA2也有望成為肝癌療效評估和預后判斷的新型血清標志物。

酒精促進乙肝相關性肝癌進展的作用機制
?

酒精性肝病中心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