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胸痛中心通過國家級認證
12月18日,全國心血管健康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胸痛中心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作為2020年首批通過中國胸痛中心(標準版)的認證單位,我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錢孝賢教授、秘書凌葉盛代表醫院領取“中國胸痛中心”授牌,這是對我院胸痛中心建設工作的肯定。
建設胸痛中心,為區域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改變、三高危險因素高發等原因,區域內急性胸痛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張力性氣胸等高危胸痛明顯增加。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不足、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缺乏聯動、醫院內各救治環節拖沓等原因,造成很多患者病情延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國家衛健委下發了關于建立胸痛中心的紅頭文件。我院經過院領導及心內科、急診科等學科相關負責人的討論,積極響應衛健委的號召,第一時間向國家胸痛中心聯盟提出創建申請,2018年8月由醫院下發紅頭文件正式成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胸痛中心,力爭通過創建標準化、規范化的胸痛中心,加強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聯動,提升院內多學科協作,為急性胸痛病人建立及時有效的救治通道,降低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梗的死亡率。
我院作為區域內重點大型三甲醫院,門急診量全國位列前茅,接診急性胸痛患者數量較大。目前每年接診急性胸痛患者約40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近150例。面對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胸痛中心運行始終保持條理高效,堅持胸痛優先、先救治后收費的基本原則,成功救治絕大部分高危胸痛患者。目前胸痛中心救治患者門球時間平均為70分鐘,多次門球時間為20多分鐘。胸痛中心建設以來,堅持并持續優化綠色高效的救治流程,有效縮短了患者的救治時間,挽救了眾多急危重癥患者的生命,得到媒體的大力宣傳報道。
全院總動員,高質量服務胸痛患者
胸痛中心的創建離不開醫院與合作單位的相互協作。我院胸痛中心在成立大會當天便取得了衛健委及區域同行的大力支持,與周邊區域內的八家聯盟醫院簽訂合作協議,組建了微信群加強溝通聯系。遇到急性胸痛或其他疑難重癥患者,由聯盟醫院及時上傳相關病歷資料,結合電話聯系,進行遠程討論會診。在持續優化胸痛中心的配置和流程的改進的同時,也促進了聯盟醫院的救治水平,增強區域協同救治。
創建之初,醫院上下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制定下發有關文件,正式成立胸痛中心,相關科室積極配合。副院長崇雨田擔任胸痛中心主任委員,醫務部主任吳本權擔任副主任委員及行政總監,心內科錢孝賢教授及急診科張永標教授共同擔任醫療總監,組織架構由心血管內科、急診科、心胸外科、導管室、呼吸內科、消化內科、麻醉科、介入血管科、血管外科、放射科、超聲科等多學科組成。為進一步優化院內救治流程,醫院還專門制定了胸痛中心獎懲制度。
為了努力建成高標準、高水平的胸痛中心,對照《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標準》,胸痛中心委員會結合我院具體情況,建立了數十個嚴謹的救治流程圖及制度。無論對120中心、聯盟醫院接診還是自行來院或院內發病的急性胸痛患者,對各個救治流程都進行了嚴格、細致的規范,譬如實行胸痛優先、先救治后收費、10分鐘內做完心電圖檢查、20分鐘內完成肌鈣蛋白檢查、30分鐘內完成增強CT檢查等。在實踐中,流程得到不斷優化,如心電圖考慮急性心梗后馬上啟動導管團隊再進行知情同意;打造了通過急診休息區電梯的專門轉運通道;120或聯盟醫院轉運患者轉發身份信息后由心血管住院總醫師提前辦理入院手續等等。在今年疫情期間,我院胸痛中心及時更新了新冠肺炎期間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圖,該流程圖還被我院心內科援藏專家謝旭晶帶到了喀什第一人民醫院,并成功救治了當地多名急性胸痛患者。
經過實踐的考驗以及不斷的改進,我院胸痛中心通過與房顫中心、高血壓達標中心、心臟康復中心等協同合作,目前逐步建立雙向轉診、防治結合、急慢分治、康復一體的診療體系,努力為患者提供高效、精準的診療服務。
根據建設要求,胸痛中心每個季度組織120中心、八家聯盟醫院、院內核心科室共同召開聯合例會、典型病例分析會和質量分析會,討論近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胸痛中心專門成立管理小組,每周舉行例會,對上一周遇到的問題及時匯報反饋并及時提出改進方案,避免重復犯錯。
在錢孝賢、張永標醫療總監組織下,胸痛中心對各聯盟醫院、院領導、核心科室及全院人員進行了多次培訓學習。培訓范圍落實到院領導、醫生、護士、醫技人員、行政人員、物業工人、保安、區域內協作單位相關人員,使得大家從熟悉救治流程到主動配合甚至優化流程。
我院自2018年正式啟動胸痛中心創建工作以來,全員一心,穩扎穩打,通過區域聯動、優化流程、整合資源、強化培訓等各項有效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急性胸痛的救治能力。作為廣州東部地區首家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的醫療單位,必將為更多百姓生命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