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大小醫院救治圈實現了,卒中致殘致死率少了
? ? ? ?6月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及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共同舉辦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卒中中心聯盟多學科協作學術會議”。
? ? ?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委、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潘速躍教授表示,為促進社區醫院與三級醫院雙向互動,建立卒中多學科聯合診療服務流程,規范卒中的治療規范化,不斷提升卒中的臨床診治水平和科研水平。
? ? ? ?去年成立的卒中中心聯盟,至今有57家聯盟單位,這充分發揮了卒中中心建設的作用。
腦血管病致死致殘率高
? ? ? ?腦血管病以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越來越高的防治費用,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須引起高度重視。
? ? ? ?2017年2月公布的中國卒中疾病負擔的橫斷面調查研究顯示:據2012-2013年的統計數據,年齡標準化的患病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114.8/100000人、246.8/100000人年和114.8/100000人年。卒中發病和患病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69.6%和77.8%。
? ? ? ?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中國目前約有1800萬腦卒中患者,每年新發腦卒中180萬人,每年死于中風的患者約達150萬。
? ? ? ?隨著生活方式發生的巨變,心腦血管疾病迅猛攀升,其中腦血管病已經超過腫瘤和冠心病,在全國死亡、致殘疾病中名列第一位,目前,發病率仍以接近每年9%的速度上升。
? ? ? ?中國卒中的負擔仍非常重。歐美的發達國家一系列研究表明,整合多學科、多層次、多環節的醫療服務資源,促進卒中患者接受一套完整的、連續的、組織化的醫療服務體系,即從患者的健康促進、早期預警癥狀識別、快速合理轉運或遠程卒中會診、到組織化的卒中單元、合理的康復以及回歸社區后的二級預防、并發癥的管理等一系列環狀系統醫療服務,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了醫療成本,改善了患者的預后與生存質量。
陸正齊教授強調中風搶治關鍵在搶時間
卒中病人的救治最關鍵是“搶時間”
? ?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教授介紹,靜脈溶栓治療和血管內取栓治療是有效恢復血管再通的方法,是否能實現,到院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臨床上從首先發現病人異常癥狀或病人最后一次正常開始計算時間:
?(1)起病3小時、4.5小時、6小時內符合條件的患者,均可考慮靜脈溶栓治療,但“時間就是大腦”,要爭取盡早接受溶栓治療;
?(2)起病6小時、6-16小時、16-24小時內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以考慮血管取栓治療,盡管時間較靜脈溶栓時間延長,但不要延誤到院時間,早治療早獲益,能在6小時內治療的,不要拖延到16-24小時;
?(3)即使發現時起病時間已超過6小時(靜脈溶栓時間窗)或24小時(血管取栓時間窗),仍強烈建議病人以最快速度到醫院完成治療及評估。
因此,越早到達醫院,越早接受治療,拯救越多的腦細胞,是腦卒中早期治療的重點。
胡學強教授談腦血管病診療
腦血管病診療有待規范化
? ?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胡學強教授表示,當前腦血管病的診治在我國仍然面臨著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人民群眾對卒中的認知度不高等嚴峻問題,腦血管病診療的規范化也有待提高。尤其在偏遠郊區,腦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群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或干預。
? ? ? ?腦卒中的防治工作強調二級預防的重要性。醫生在治療本次卒中的同時,就對下一次卒中的復發進行有效的干預。如果這些措施預防得好,大量的病人可以少發病,即使發病也不會那么嚴重和兇險。
? ? ? ?“很多病人往往是吃了一段時間藥以后,各種原因自行停藥斷藥現象普遍,依從性比較低。”胡學強說,“作為一個醫生,除了本身要救治病人以外,更大的任務還是對廣大群眾健康的科普宣教,讓他們做好預防,按醫囑治療。擅自停藥,或者是亂求醫、亂服藥,特別是相信電視的廣告和不正確宣傳,都是不可取的。”
卒中聯盟實現大小醫院救治圈
? ? ? ?作為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衛健委在全國推廣雙向轉診制、社區醫院“首診制”,鼓勵“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手術在醫院,術后護理在社區”。
? ? ? ?對于腦卒中來說,需要“急救在醫院,康復到社區”,這樣才方便病人去做長期、規范的康復訓練。陸正齊介紹,可通過加強各單位內的溝通協作,在完善腦卒中綜合診療管理模式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 ? ?此外,卒中聯盟還可實現多種卒中防治管理模式:包括構建腦卒中全程管理服務模式:院前急救、院內治療、院外康復、基層健康管理;建立腦卒中防治體系:高危疾病防治、急性期住院診療、恢復期康復指導、穩定期健康教育及痊愈后跟蹤隨訪等;雙向轉診、上下聯動、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的腦卒中分級診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