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疫情面前,這家中山大學附屬醫院貢獻了這些同疾病較量的有力武器
? ? ? ?5月19日清晨,中國援塞第60天,抗疫專家組成員林炳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紀念文字,他表示,塞爾維亞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已經具備了應對突發傳染病的防控和救治能力。
? ? ? ?林炳亮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臨床工作近30年,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榮立廣東省抗擊“非典”三等功。
? ? ? ?60天前,林炳亮一行帶著祖國的囑托抵達貝爾格萊德機場,迅速投入工作。塞爾維亞對中國醫療團隊寄予厚望、給予充分信任。“我們化壓力為動力,加倍工作,希望能夠真正幫到他們。”林炳亮在接受科技日記者采訪時說,“這涉及塞爾維亞整個國家的疫情防控,與生命息息相關。”
? ? ? ?60天后,疫情得到控制,中國醫療隊獲得了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高度評價。“中國專家在知識,經驗和建議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勤奮和非凡的奉獻精神。”
? ? ? ?“以保護生命,維護全球健康共同體為目標。”談到兩個月以來中國醫療專家們秉承的援助信念,林炳亮如是說。
? ? ? ?回憶兩個月的海外抗疫歷程,林炳亮稱一開始最大的瓶頸是“怎么能夠找出這些新冠肺炎病人”。
? ? ? ?3月份,疫情在歐洲蔓延。3月21日,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一行六人抵達塞爾維亞。而前一天,塞爾維亞關閉邊境,累計40萬多萬塞爾維亞公民已從周邊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回國。面對40多萬的龐大人群,以及大量本土密切接觸者,塞爾維亞最初一天僅能夠檢測100多例。
4月9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林炳亮(右二)和塞爾維亞當地醫院院長交流。圖片來源:新華網
? ? ? ?“我們來了之后,建議迅速擴大核酸檢測速度和范圍。很快從最初每天檢測不到100人次,到3000多人次再到6000多人次。從重點檢測發燒病人擴大到醫生、警察、重點機構等一線工作人員以及所有密切接觸者。”林炳亮說。
? ? ? ?疫情形勢十分嚴峻,專家組抵達的第二天起,馬不停蹄地深入一線考察了塞爾維亞所有發生疫情的16個城市、近40家醫療機構。“當時整個傳染病防控體系非常薄弱,醫護人員不足、防疫物資匱乏。”林炳亮說,首要目標就是“幫助他們把防控體系、防控網絡搭建起來,目前有的漏洞先把它堵住。”
? ? ? ?60天來,中國專家組多次出席塞抗疫指揮部會議,分享中國防控和診療經驗。
? ? ? ?最初醫護人員大量暴露在病毒之下,藥品、口罩、防護服、呼吸機……專家組列出一系列采購清單。防疫保障能力構建起來了,后期物資籌備與保障充分。
? ? ? ?封鎖邊境、實施宵禁,切斷傳播途徑。擴大篩查范圍,變被動防御為主動出擊,遏制疫情擴散勢頭。建設方艙醫院開艙收治輕癥患者。集中調配專家救治危重癥患者,提出早干預策略降低病死率。完善門、急診分診制度,醫務人員嚴格穿戴防護服,解決院內感染問題。強調多學科協作,開展心理干預和疫情過后心理重建。
? ? ? ?針對醫療資源不足問題,還對原有醫院進行分級管理,一級醫院負責篩查,二級負責收治疑似病人,三級負責收治確診病人,高水平醫院收治危重癥患者,做到病人有效分流,高效率運作。
? ? ? ?針對非定點醫院院內感染和封閉性機構如老人院的感染問題,中國醫療隊提出“把病毒拒之門外”的理念,采取檢測前移,即入院前進行篩查,以及院內補救,即緊急收治患者,先單間收治等檢測結果的方案。
? ? ? ?“這些天我們的行程都很緊張,幾乎每天與塞方相關人員交流、走訪醫院和檢測部門,除此之外,還給當地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回到住處幾乎都是晚上八九點鐘。”林炳亮說。
? ? ? ?60天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中國專家組的到來,讓原本工作節奏不快的塞爾維亞人,快馬加鞭、加班加點地工作。經此一疫,塞爾維亞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搭建起來了。
? ? ? ?當下進入到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林炳亮坦言,清零是很難的,整個疫情已經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專家組在這邊的工作“該給到的已經給到了”,下一步是對企業的復工復產做一些指導。
? ? ? ?日前,塞爾維亞國防部為中國專家組頒發了象征保衛國家最高榮譽的獎章。
4月30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赴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手持勛章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網
? ? ?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截止到5月2日,中國已向16個國家派出15批共149人的醫療防控專家組。國家衛健委表示,將與國際社會繼續合作,共同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