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武漢,再見!中山三院41人返粵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20-03-25

3月22日,中山三院三批共41人完成支援任務后平安返粵。據悉,41人包括該院第一批23人,第二批13人,第四批(即省內第二十四批)5名精神心理科專家。據了解,目前,中山三院還有133名醫務人員奮戰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先行返粵的醫療隊員們期盼疫情早日結束,戰友們都平安歸家。


5名心理科專家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廣東醫療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外科ICU護士張曉玲是首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在完成支援工作后,她說,“武漢人民一直說是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感動溫暖了他們,但我更覺得是武漢人民治愈了我們。我們做的是醫務人員的職責工作,但每晚零下三度依然堅守在車里,只為我們少走一段黑夜里的路的出租車師傅;為我們提供三餐保障以及酒店后勤保障人員的各位阿姨,這59天的日日夜夜,他們風雨無阻所做的工作遠在職責之上。”在離開武漢前,張曉玲寫了一篇“武漢,再見”的文字,她寫道:”我不知他們是否曾害怕和擔憂,但他們的家人一定和我們的父母一樣,自從得知他們走上前線做志愿者那刻起,無時不擔心牽掛,卻依然支持著他們。出租車師傅說,愛人叮囑他開車一定要小心,因為坐在車上的都是武漢的救命恩人。說的人笑了,但我們一行人卻落淚了”。

回想起這些天支援的經歷,張曉玲說,“在我們的駐地,在醫院上下班的門口,我們都習慣了說你好。雖然來自不同的醫院,不知姓名,不能分辨口罩下的臉龐,但我們知道我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廣東醫療隊。在駐地,每天下班回到,不論什么時候,前臺的小妹妹都會甜甜的說一聲,‘你好,你們回來啦’。那感覺是家人的問候。”


中山三院第二批13人隊員


“很多人默默守護武漢,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從1月24日到3月22日,在武漢一共59天。張曉玲說,這59天有太多強有力的支持。“國家強有力的支持,我們后方三院的關懷和我們外科ICU的鼓勵支撐。抗疫初期防護物資匱乏,我們三院調動所有的力量將防護物資和醫療物資運往一線。院長戎利民說,再難也要把防護物資節省給武漢一線人員用。國家一聲令下,幾萬醫護人員進入湖北省,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從各省甚至從海外運往武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中國人,我很自豪;作為醫護人員我萬幸自己在這場疫情里做了小小的一點努力。”

她說,這段經歷中特別感謝自己的隊友,她們收獲了友誼,建立了“過命的交情”。“我們首批23個人,其中一人有問題,會有22個人來幫忙,因為我們是一只團結有愛又高效的隊伍。”張曉玲認為,在武漢,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大家都說我們是英雄,但有很多人默默守護者武漢這座城市,社區工作者,消殺工作人員,快遞小哥,環衛人員,交警,所有盡力維持這個城市運轉的人員,還有前期在艱難的環境里一直堅持的武漢醫務人員,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該院的90后護士朱海秀在支援武漢工作時,曾對著鏡頭說不能哭,因為一哭護目鏡就花了干不了活。3月22日,她踏上回程時說,“現在可以好好哭一場了。”離開的時候,她說,心情很復雜,也很舍不得武漢人民。她會記得這是她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她也感謝默默為醫療隊付出的武漢人民。

在離開武漢的這一天,武漢仍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張曉玲說,自己仍然有很多的同事依然堅持奮戰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她盼疫情早日結束,戰友們都平安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