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治愈率100%、醫護零感染的背后,他們這樣堅守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20-03-16

3月12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救治的最后1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出院時,患者對該院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至此,梅州市確診患者清零。

期間,粵東醫院共排查疑似患者153名,收治確診患者7名,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創造了確診患者治愈率100%、零死亡和醫護零感染的優異戰績。



主動請纓

第一時間承擔社會責任

新冠疫情來勢洶涌,春節前梅州已經出現疑似患者,這讓衛生主管部門及梅州市民神經緊繃。



中山三院時刻關注梅州疫情,黨政班子討論后一致認為:粵東醫院作為以傳染病起家的中山三院的一個院區,是梅州的兩所三甲醫院之一,醫院有梅州最高標準的獨立感染性疾病病房,有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李剛教授等專家團隊。需要時,中山三院廣州大本營可隨時提供人財物支持。此時,粵東醫院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

然而,疫情之初,粵東醫院并未列入梅州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名單。



粵東醫院主動請纓,梅州市政府派專家組到院考察?!皩<医M重點考察了醫院已經騰空的肝病大樓,查看了嚴格按感控高標準設置且隨時可以增加至150張床位的感染性疾病病房。此次考察讓衛生主管部門和梅州人民都吃了‘定心丸’。”中山三院院長助理、粵東醫院常務副院長黑子清說。

考察結束,該院正式成為當地定點收治醫院。

未雨綢繆

筑起梅州抗疫防線

早在1月上旬,看到武漢衛生主管部門有關疫情的通報,黑子清等人就在院本部的統一部署下,著手開始布局。

春節期間,黑子清一直堅守梅州,現場指揮院區有關防控工作。多次召開黨委會、院務會及各類工作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省、市、區及院本部防控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部署院區防控工作,并第一時間在原感控制度基礎上針對本次疫情完善感控流程、擬定應急預案。



肝病大樓原本就為收治傳染性疾病而設,位置獨立。一天內,設施整合、患者轉運,五層病區全部騰空,肝病大樓成為專門的“新冠肺炎收治大樓”。

大樓功能分區重做規劃:一至五樓依次設為發熱門診、實驗室、確診病區、隔離病區、負壓病房。標準床位100張,隨時可擴大至150張。樓內掛號、取藥、影像等功能一應俱全,發熱患者可一站式完成所有診療環節。

值得一提的是,發熱門診還分區分通道設立了普通發熱診室和特殊發熱診室,二者相對獨立,互不交叉。



春節前,全院職工便取消休假隨時待命。發熱門診24小時應診,醫務人員24小時輪班。上崗前,全院職工悉數接受感控培訓,崗位合理排班,確保高強度工作的醫務人員充分休整,以最佳狀態迎戰。同時,有關部門定期監測職工身體狀況、做好心理疏導,并及時深入科室了解醫務人員工作狀態,隨時調整。

精心布局之下,粵東醫院成為梅州地區至關重要的一道防線。

一體化醫療

確保高水平發力

在梅州市、梅縣區的大力支持和中山三院的統一指揮下,粵東醫院與本部實施一體化醫療模式。為確保發熱患者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最佳的治療,粵東醫院成立了救治專家組。黑子清任領導小組組長,感染性疾病科雙聘學科帶頭人李剛教授擔任臨床專家組組長,專家組成員均為急救、重癥、呼吸、感染、中醫等學科最優秀的專家。



大年初三,中山三院感染科派出專家揭育勝前往粵東醫院駐點支援,加入醫院臨床專家組,參與指導院感流程優化、確診患者治療等重要工作。此外,院本部多個專家團也隨時提供遠程支持。

每日上午8點30分,臨床專家組準時與隔離病區醫護人員視頻連線,開展多學科會診,仔細研判每例確診患者病情發展情況,確定下一步診療方案。



2月17日,梅州確診患者中年齡最大的62歲患者在粵東醫院治愈出院。半個多月前,有嚴重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的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期間一度出現器官衰竭癥狀。半個多月,患者便康復出院,這給粵東醫院的救治工作注入了更加強大的信心,也成為一體化醫療模式下分院區高水平發力的最好檢驗。

敢為人先

為梅州貢獻“國家隊”救治經驗

在按照國家、省衛健委有關規范進行診療的同時,粵東醫院敢為人先,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梅州貢獻了作為中山三院一份子的“國家隊”救治經驗。

自收治梅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以來,救治專家組中西醫并重、身心同治,為患者制定精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在治療初期就充分發揮心理干預和營養支持的作用,助力患者快速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方面,粵東醫院執行的標準比國家標準更加嚴格。

救治團隊及時總結一線治療經驗,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糞便核酸檢測的相關研究,并提前應用于實踐。在咽拭子檢測標準之外,專家組將糞便核酸檢測也納入醫院出院標準。相關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學界的認可,于2月14日發表于《中華消化雜志》,與國內其他科研成果共同推動了國家指南的更新。2月28 日,廣東省正式將肛拭子核酸檢測持續兩次陰性作為新冠肺炎的出院標準之一。

團隊還在救治中較早開展了抗體檢測的相關研究。在獲得患者血清抗體變化的第一手資料后,專家發現抗體檢測結果可作為咽拭子檢測的重要補充,可在等待核酸檢測結果之前為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合理的防護建議,特別在排查咽拭子核酸陰性但高度可疑患者的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3月3日,國家方案試行第七版亦正式把抗體檢測納入作為診斷和排除疑似病例的標準之一。

此外,醫院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在省內率先通過網上診療系統為患者答疑解惑,嚴防交叉感染。對于出院后的患者,醫院也在梅州率先啟動隨訪門診,并要求患者繼續居家隔離觀察,定期返回開展CT等復診檢查,此項工作也同樣早在國家相關指南出臺前實施。

馳援武漢

精兵強將雪中送炭

大年初三,醫院戰疫正吃勁之時,省里來了急令:武漢一線急需更多醫護人員支援。作為廣東省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員,粵東醫院13名醫護人員(5名醫生,8名護士)連夜集結、次日出發。



他們所在漢口醫院病區,因是緊急狀況下由普通病房臨時改建,屬條件最艱苦、病床最多、重癥危重癥比例最高的病區之一。

在武漢“疫”線奮戰的四十多個日夜里,粵東醫院的白衣戰士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克服治療條件受限、身體不適等重重困難,用專業和耐心,為武漢人民雪中送炭。



在抗疫工作中,黨員帶頭、沖鋒在前,隊員們不怕苦、不怕累,接受著一線的鍛煉、組織的考驗、紛紛向黨組織靠攏,呼吸內科舒昱立、普外科楊茹鈺、急診醫學科溫志英、神經內科謝玉燕、肝臟內科張素嫦以及呼吸內科鐘敏、余璇新和林依婷等8名隊員先后遞交入黨申請書。經過嚴格考察,3月4日在抗疫前線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此外,婦女節前夕,醫療隊員溫志英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在梅州市、梅縣區的大力支持和中山三院的技術指導下,粵東醫院創造了確診患者治愈率100%、零死亡和醫護零感染的優異戰績,為梅州人民筑起防疫的銅墻鐵壁。

病例“清零”讓我們倍加振奮,然而我們抗擊疫情的心態不能“歸零”。縱觀全球,世界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病毒傳染源頭尚未確定,疫苗研制仍需時間,人們對“狡猾”的病毒仍存在太多的未知。

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洊|醫院將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為梅州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繼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