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醫師丨李鵬:一位耳科醫生的聽覺拓荒路

發布人:黨委宣傳科 發布日期:2025-08-19

中國醫師節

? ? ?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中山三院評選出9位優秀醫師,我們如期推出“優秀醫師”系列報道,講述醫生治愈患者的真實故事,挖掘優秀醫師先進事跡,感召全院醫務工作者崇尚先進、見賢思齊、踔厲奮進,為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再立新功。

?

優秀醫師簡介

image-20250819095858-1

李鵬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主任醫師

?

? ? ? ?中山三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耳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聽力與言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 ? ? ?《中華耳科學雜志》編委,中山三院人工耳蝸國家救助項目負責人,廣東省防聾防治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耳科學組副組長,廣東省臨床醫學會耳內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多項國自然、國家級、省部級課題。

?

? ? ? ?2006年的夏天,對李鵬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獲得中山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并畢業留院工作。至今李鵬仍清晰記得導師李源教授在畢業時的囑托:“阿鵬,我們科室的耳科薄弱,人員不足,從今往后,你就定位在耳科……..就像這張白紙,好好規劃設計,要在這個領域扎根下去……” 導師的話像一顆種子,深深埋進了他的心里。那一刻起,李鵬將人生坐標堅定地錨定在了醫院這片充滿挑戰的“聽覺荒原”?;厥淄?,這條從醫路,竟已風雨兼程二十年。

?

開創:從“零的突破”到聽見希望

? ? ? ?起點,意味著從零開始,沒有現成的路徑,沒有經驗豐富的上級醫生時刻引領,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為了盡快進入角色,李鵬研讀專業典籍,反復觀看耳科手術錄像,參加顳骨解剖培訓班,自費購置了解剖設備和材料,只為爭分奪秒地磨煉手上功夫,只有打牢基礎,才能不負那份在白紙上作規劃的期許,才能為患者撐起一片聽得見的世界。

? ? ? ?2012年,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李鵬成功完成了華南地區首例和第二例骨錨式助聽器(BAHA)的手術植入,患者臉上綻放出因聽見聲音而驚喜的笑容時,他深深感受到,一定要努力叩開聽覺植入領域這扇厚重的大門。

? ? ? ?2013年,李鵬猶記得開展第一臺人工耳蝸手術時的情景。那是一位年幼的患者,術前檢查卻遇到了難題:常規鎮靜方法下,孩子始終無法在磁共振檢查中安穩入睡,幾次嘗試未果,放射科的同事也很為難。手術日期臨近,關鍵的影像資料卻缺失,怎么辦?

? ? ? ?李鵬和家屬商量后,決定利用孩子的自然睡眠規律。那天晚上,他在病房守候到深夜12點,待孩子自然困意深沉時,小心地給予少量輔助藥物,然后抱著孩子趕往影像科,放射科的康莊主任也一直在等候。就在萬籟俱寂的凌晨,在康莊的專業操作下,他們終于成功完成了檢查。這臺手術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患兒家屬的信任,離不開李鵬團隊的堅持,更離不開兄弟科室的鼎力支持。正是這份跨學科的協作精神,支撐著他們邁出了人工耳蝸植入的第一步。

? ? ? ?然而,這僅僅是起點。在中國,仍有無數家庭因孩子或親人生活在無聲世界而陷入困境。人工耳蝸,這項能徹底改變重度至極重度聾人命運的技術,卻因高昂的費用、技術壁壘和認知不足,將許多渴望聲音的生命拒之門外。巨大的需求與現實的落差,像一塊巨石壓在李鵬心頭。

image-20250819095936-2

李鵬在手術中

?

攻堅:為無聲世界“找鑰匙”

? ? ? ?面對高昂的耳蝸費用,單靠技術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李鵬開始了一場特殊的“尋寶”之旅——為貧困聾兒尋找“聽見的鑰匙”。他四處奔走,北上京城,南下港澳,拜訪可能的資助方。從幾千元的個人捐贈,到幾十萬的企業善款,從他的親屬、同窗故交的傾囊相助,到社會愛心企業的慷慨解囊,每一筆資金都來之不易,都承載著一個家庭重獲新聲的希望。至今,由李鵬牽頭開展的“耳聰工程”、“中國芯”耳蝸項目、“復聰項目”等公益行動,已累計負責慈善資助基金超過300余萬元。當李鵬看到耳聾患者耳蝸植入成功后那驚喜的眼神,所有的奔波努力都化作了無價的欣慰。

? ? ? ? 同時,提升團隊的技術實力是根本。2016年與2018年,是團隊能力獲得國家級認可的里程碑時刻——中山三院先后被中國殘聯授予“人工耳蝸國家救助項目定點聽力篩查醫院”和“人工耳蝸國家救助項目定點植入醫院”資格。這意味著李鵬團隊的人工耳蝸植入技術達到了國家標準,獲得了國家的信任。

? ? ? ? 申請“定點”資格的過程充滿挑戰,還記得專家團來院評審的那天,李鵬剛接受膝蓋手術不久,正處于恢復期。為了迎接審查,確保每一個環節萬無一失,他強忍著腿痛在病房和檢查室間穿梭,當天微信步數赫然過萬。李鵬堅信:“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為了醫院和科室,在這一刻,都值了?!边@份認可,是對團隊不懈攀登技術高峰的最高褒獎。

image-20250819100003-3

李鵬與團隊在為患者進行人工耳蝸植入術

?

深耕:讓“聽見”沒有邊界

? ? ? ?技術的精進永無止境,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中山三院的人工耳蝸技術不斷拓展邊界,挑戰復雜疑難病例:雙側同步植入、鼻咽癌放療后耳蝸纖維化/骨化、復雜的內耳畸形、人工耳蝸修正性手術、老年性聾……實現了從襁褓嬰兒到耄耋老人的全年齡段覆蓋。其中,為一位89歲高齡老人成功植入人工耳蝸的經歷尤為難忘。

? ? ? ?老人家原本借助助聽器尚能維持交流,但隨著聽力進行性下降,助聽效果越來越差,老人對聽力改善有著強烈的渴望。從第一次就診開始,他們就展現了對李鵬團隊充分的信任,從未考慮過更換醫生或醫院。在清晰溝通了手術的利弊和預期后,他們便堅定地開始為手術做準備。這份沉甸甸的信任,也鞭策著李鵬團隊為高齡手術做了最周全的預案。令人欣慰的是,術后開機調試順利,老人家很快恢復了清晰的言語交流能力,重新融入了家庭的歡聲笑語之中。 至今,他們仍保持著廣東省最高齡患者成功植入人工耳蝸的記錄。這份跨越年齡鴻溝的喜悅,是對醫學價值和團隊協作最好的詮釋。

? ? ? ?深知“防大于治”,李鵬團隊始終將科普宣傳視為己任。多年來,團隊堅持利用微信公眾號、醫院官網、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平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多角度、全方位地普及耳聾防治知識,解讀人工耳蝸技術,努力消除公眾的誤解和恐懼,讓“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的理念深入人心。

image-20250819100026-4

李鵬(左二)與團隊成員

?

心聲:扎根團隊,聆聽花開

? ? ? ?回首二十年,從導師最初的叮囑,到如今人工耳蝸植入技術成為科室發展歷程中的一抹亮色。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每一次手術的成功,每一項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背后那個堅實、溫暖、充滿活力的集體——中山三院“大耳朵”團隊?!罢菆F隊中每一位成員的無私奉獻、精誠合作,才支撐著我一路前行,將導師當年的囑托,一步步變成了守護聽障人群的有力臂膀?!崩铢i說。

? ? ? ?二十年耳科路,初心如磐。那張白紙,早已繪滿了奮斗的足跡、醫者的仁心和患者重獲新聲的動人樂章。未來,李鵬和他的“大耳朵”團隊,將繼續扎根這片“聽覺”沃土,用更精湛的技術、更溫暖的關懷,去聆聽、去喚醒、去守護這世間最動聽的聲音——生命綻放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