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肥胖癥的實用新書來了

?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年10月發布的《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顯示,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超過50%。按照絕對人口數來計算,全國超重和肥胖的人數高居全球第一。
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會由此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暫停、部分腫瘤等,推動體重管理的進程中仍有不少阻礙。例如:社會層面上的減重管理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減重診療標準缺失,居民對肥胖的防控意識不足,醫保對減重藥物的報銷力度不夠,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對肥胖防控知識的儲備相對欠缺等。
減重診療標準缺失如何破解?
基于肥胖治療當前現狀,11月23日上午,由國內臨床一線醫生及科研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歷時三年編撰的《實用肥胖癥治療學——“3+N”多學科精準診療》在第八屆羊城糖尿病與肥胖論壇暨代謝病-醫工融合前沿學術會議暨華南體重管理學術論壇上舉行了新書預告會。
?

?
“3+N”模式精準診療
“3+N”診療模式即以內分泌學科為主導,“3”即在傳統的營養+運動+心理干預的基礎上,聯合采用“N”即西藥、中醫藥、針灸或者微創減重手術等治療手段,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該書由四大部分組成,第一篇為總論,介紹肥胖的流行病學、危害、病因和發病機制,以及目前對肥胖的評估;第二篇為肥胖癥的治療,介紹目前肥胖癥的治療方式;第三篇為新技術在肥胖癥治療管理中的應用,介紹了免疫治療、腸道菌群和智慧化手段在肥胖癥中的應用;第四篇結合臨床案例,剖析解讀了“3+N”模式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帶頭人、減重中心主任陳燕銘教授介紹,醫院減重中心在國內率先組建減重聯合團隊,采用“3+N”多學科聯合精準診療模式及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肥胖癥,自2020年開診以來,已成功診治千余名肥胖患者,總有效率達到80%以上。通過跨學科聯合,探討制訂行業及地方標準,形成治療指南,使肥胖癥的治療規范化標準化,并通過產學研合作形成肥胖癥體重管理服務的關鍵技術和服務模式創新,讓肥胖患者少走彎路。
?
主編簡介
陳燕銘
?

?
博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內分泌學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院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學科帶頭人。現任中山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所長、減重中心主任,廣東省糖尿病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常務委員,中山大學僑聯主席。
從事內分泌與代謝病內科工作近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為糖尿病及其血管并發癥、肥胖癥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干細胞治療糖尿病。主持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省重點研發項目等課題10余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
祝之明
?

博士,教授,長江學者,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常委兼肥胖學組組長,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首席專家,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高血壓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代謝性血管病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高血壓、代謝綜合征、原醛癥的發病機制研究及臨床診治。主持國家杰青,973計劃,國自然重點、原創探索和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等。主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973計劃, 國自然重大和重點、原創探索和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等,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錢孝賢
?

?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UCSD博士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胸痛中心醫療總監,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主任,中山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
? ? ? ?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七屆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冠心病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基金和國家科技成果獎評審專家等。